规章制度
惠州市文件

《惠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解读


  “十四五”时期是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惠州加快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重要时期。在新形势下,惠州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充分把握科技创新前沿趋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建设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惠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创国内一流城市建设提供强大创新动力。科学编制并组织实施好《惠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惠州市科技创新发展开启新五年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划》的编制依据

  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政策文件起草编制。

 二、《规划》主要内容说明

  《规划》全文共74页,分9个章节。《规划》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规划》的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第一章),第二部分是规划的总体要求(第二章),第三部分是规划的重点任务(第三章至第八章),第四部分是规划的保障措施(第九章)。

  (一)《规划》第一部分内容

  第一章是“十三五”时期我市科技创新取得主要成绩、存在问题及“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主要成绩方面主要有以下亮点:

  1.区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2.03%增长到2020年3.0%,已超过创新型国家和地区2.5%的水平。

  2.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628家,比2015年增加1403家;经认定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148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0%,比2015年提升36个百分点;建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84家;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9家,比2015年增加5家。

  3.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两大科学装置中的CIADS装置已开工建设,总部区建设进展顺利;同位素研发平台和高能量密度研究平台获省支持开展前期工作。东江实验室总部区主体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4.科技孵化育成体系不断完善。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44家,孵化面积超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1000家;建成众创空间31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10家。

  5.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十三五”期末,惠州引进科技领军人才150名,引进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71个、省“珠江人才计划”团队6个,国家级人才90多名、“”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名、“广东特支计划”专家13人,博士721人、硕士11652人。

  6.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明显产学研政合作有序开展,“惠企专家行”活动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2亿元,比2015年增长10.5亿元。

  7.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加快推进。2020年市科技局携手市知识产权局联合惠州建设银行共建惠州首个“‘FIT粤’科技金融创新平台”,与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等五大银行签订了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

  8.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制定出台了《惠州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同时,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双创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创新创业大赛屡获佳绩。

  (二)《规划》第二部分内容

  第二章是《规划》的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指导思想强调紧紧抓住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机遇,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围绕“四个面向”,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统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为惠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创国内一流城市建设提供强大创新动力。《规划》将按照“自立自强、以人为本、深化改革、开放协同”等原则进行实施,确保《规划》高质量完成。

  《规划》参照了《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并结合我市科技创新发展实际情况,提出10个主要指标,其中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R&D支出占GDP的比重(%)、每万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人年)、技术合同成交额(亿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等6个指标与省相同,高新技术企业数(家)、市级及以上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个指标为自选指标。


表1  惠州市“十四五”科技发展主要指标规划目标表


序号

主要指标

2020年数值

2025年目标

1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14.7

10以上

2

R&D支出占GDP的比重(%)

3.0

3.5

3

高新技术企业数(家)

1628

5000

4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6.23

10.8

5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43.8

45

6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

总产值比重(%)

52.17

55

7

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家)

21

30

8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

180

230

9

每万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人年)

78.43

90

10

技术合同成交额(亿元)

11.2

30

  注:1.以上指标均为指导性指标。

  2.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分别指“十三五”“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

  (三)《规划》第三部分内容

  《规划》第三部分内容是“十四五”时期我市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规划》结合省、市相关规划主要工作部署,从融入“双区”科技创新建设、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培育新发展动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我市“十四五”时期的六大重点任务,第三章至第八章共6个章节,包含14个专栏,明确我市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工作重点。

  1.第三章:着眼深度融深融湾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对我市的要求,而且我市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科技创新中心,这是我市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定位。主要内容包括:着力打造国家级能源科技创新中心,全面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资源,全面深化与港澳的科技创新合作,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

  2.第四章:着眼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研技术攻关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工作,也是我市科技工作的最终目的。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就必须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民生领域科技攻关,培育构建军地协同创新体系。

  3.第五章:着眼增强战略科技力量,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是集聚科技资源和科技人才重要载体,也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通过加快我市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可以大力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加快推进大科学装置建设,推动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建设,推进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建设。

  4.第六章:着眼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创新动力的培育,而培育壮大新动能将为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特有利于推进创新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主要内容包括:推动“2+1”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推动科技园区改革创新发展,培育发展多梯队科技型企业。

  5.第七章:着眼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科技人才短缺是我市科技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引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对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尤为重要。主要内容包括:集聚高精尖缺科技人才,大力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加强服务吸引外国人才,促进人才国际交流合作。

  6.第八章:着眼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对于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以创业带动就业具有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包括: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

  (四)《规划》第四部分内容

  《规划》第四部分内容是规划的保障措施,主要通过强化组织保障、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政策体系、弘扬创新文化加强监测评估等措施确保《规划》顺利组织实施。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