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一、惠州学院学科建设总体目标

1. 近期建设目标(2018-2020年) 

2020年,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试点工作基本完成,新增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成理工科特色优势明显、教师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转型示范高校。服务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的学科专业水平达到省内一流,建设好服务惠州城市建设目标的建筑学学科专业,建设好与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新兴支柱产业相对接的学科专业。省级重点学科数量达到5-6个,力争突破1个省级攀峰学科,优势学科数量累计达到2-3个,特色重点学科数量累计达到3-4个;国家级项目累计达到80项;授权专利数量累计达到700件;科研活动经费突破1亿元。

2. 中期建设目标(2021-2025年)

2025年,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大幅提升,建成省内一流、有一定国内知名度的,理工科特色鲜明、教师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在省内位于前列。省级重点学科数量累计达到10个,力争省级攀峰学科累计达到2个,优势学科数量累计达到5个;国家级项目累计达到115项;授权专利数量累计达到1000件;科研活动经费突破2亿元。

3. 远期建设目标(2026-2030年)

2030年,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全面提升,建成国内知名度较高,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理工科特色鲜明、教师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先进,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内同类院校位于前列。以若干攀峰学科为引领,带动学科板块内各个相关学科发展,形成一批优势特色学科,成为学科发展的新增长点,省部级平台地位继续巩固和加强,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汇聚高端人才、承接重大项目、产出高水平成果、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上有显著进步。省级重点学科数量累计达到16个,省级攀峰学科占重点学科总数的一半;国家级项目累计达到150项;授权专利数量累计达到1400件;科研活动经费突破4亿元。

 二、惠州学院学科建设规划

1、总体规划

学校以促进内涵发展、提高学科水平为主线,以机制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坚持“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强优扶新,分层建设”工作方针,以巩固加强基础学科、重点发展应用学科、积极扶持新兴交叉学科为建设思路,有重点,分层次提升学校学科的整体水平,构建以电子、化工、数学、纺织、生物、计算机等学科为龙头的多学科协调发展体系。

学校依托惠州特色区域经济产业链,以打造优势学科为突破口,建设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等重点学科,组成第一学科方阵,带动学校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逐步加强软件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组成第二学科方阵,进一步强化其对优势学科的支撑作用,实现科学布局、梯次推进、分步发展、共同提高的学科建设格局。

2、建设思路

一是交叉融合,强力建设优势特色学科。优先建设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等重点学科。进一步凝练特色学科方向,着力推进基础强、水平高的重点学科继续攀峰建设,汇聚一批跨学科团队,补齐学科发展短板,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

二是优化结构,积极调整学科布局。以建立良好的学科生态为目标,不断优化学科布局结构,构建特色优势明显、结构合理,且相互支撑、相互配套、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持续做精做强基础学科,建立起适应学校快速发展要求的基础学科体系。做大做强应用学科,建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学科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交叉学科,抢占学科发展战略制高点。

三是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学科发展机制。创新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明确院系和学科负责人的学科建设责任。构建经费由学科使用管理、由学院监督的经费管理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建立能进能出的重点建设学科动态调整机制。强化学科布局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引领作用,以一级学科为对象推进二级学院学科建设,实现学科的分类指导与差异化管理,以学科建设项目为抓手,加强学科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日常监测及绩效评估。

重点学科建设情况

学校拟依托惠州区域经济,重点建设“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应用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学科。

我校现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2016年获得立项的1个省优势重点,2省特色重点(粤教研函〔20171号)。具体如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2018年获得立项的3个广东省“冲补强”特色高效提升计划重点学科,具体如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数学3个学科。

我校第二轮12个校级重点学科进入验收阶段。其中校级重点学科6个(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应用化学、文艺学、服装设计与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基础数学),校级重点培育学科6个(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土木工程、中国史、体育教育训练)。第三轮校级重点学科已经展开申报工作。

1、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

学科方向与特色:该学科立足实际,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学院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以搭建科研平台、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建设目标,更好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研究方向一:先进与智能控制。本研究方向主要将先进的控制理论如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用于生产过程,对各种智能控制算法进行简化、改进,并进行现场控制研究,以适合于生产过程的控制需求,达到期望的控制性能指标。学术团队紧密结合惠州经济建设和产业转型需要,应用智能控制技术推动企业生产或使用的智能仪器向小型化、多功能化、更加灵活的方向发展。本方向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省基金2项,市级5项;近三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十多篇被SCIEI收录。

研究方向二:自动检测系统与装置。以惠州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换代、新兴LED产业、智能电网、新能源产业等为社会基础,重点研究自动质量检测与系统和机电一体化制造装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础研究与

高技术前沿领域研究并重,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和研究成果转化,逐步形成了良性互动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教学体系。该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以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基层学术组织为主体构成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体系,以开发平台为主体构成的高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体系,以仲恺高新区为主体构成的生产实习和成果应用推广体系。该方向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科技项目4项,市级项目4项,产学研项目1项。

研究方向三:电子功能材料与传感技术。研究内容主要以研制电子功能材料及应用为特色,综合运用电子结构和物理性能第一性原理计算、微观结构热力学分析法、微观结构演变动力学模拟及物理性能实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电子功能材料成分、制备工艺与结构和宏观物理性能的关系,高效率低成本开发高性能的电子功能材料及相应的传感器件。该方向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Physics J. Am. Ceram. Soc .,Sci源刊杂志上发表科学论文150余篇。

2.应用化学,是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

学科方向与特色:该学科坚持“与惠州市化学、化工工业紧密结合,为地方培养、输送应用型化学、化工人才及提供科研、技术服务”的专业定位及理念,凝练了两个主要的学科方向:无机功能材料方向和精细化工方向。

方向一:无机功能材料。主要研究内容有:无机发光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及在LED上的应用、微波介电陶瓷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

方向二:精细化工。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石油催化材料改性及其表面修饰、表面活性剂研发、新型胶粘剂的开发、建筑和家具涂料的改性、以及化妆品的研发及应用。该学科研究方向紧扣大亚湾石油化学工业区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石化深加工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的发展方向,建有“惠州学院-大亚湾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化工研发基地” 、“惠州市立美特环保油墨有限公司-惠州学院化工技术联合开发中心”和“惠州学院化工技术开发中心”,并积极与世界级大亚湾石油化学工业区多家企业进行合作。

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

学科方向与特色:本学科发展定位是:利用惠州地区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和农业资源优势,发挥毗邻香港和地处珠三角东部优势,利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和技术,开展岭南生物资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和惠州供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研究方向一:岭南生物资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岭南特色生物资源挖掘、滨海植物内生菌及其抗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与应用、天然产物及其功效学研究、药用植物种质鉴定技术功能食品和原料药研发等。近5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有:南方红豆杉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种的分子标记和种质资源库的建立,广东乌榄多酚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其功效研究,广东五指毛桃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肿节风的抗肿瘤活性研究,金线莲的抗肿瘤活性,基于LED光质调控金线莲的活性成分研究等。

研究方向二:惠州供港农产品品质保障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供港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安全,围绕品种选育、种养殖技术、加工及质量控制体系中存在的共性的技术难题和前沿技术开展深入的研究。近几年已开展了水稻、冬种马铃薯、苦瓜、西洋菜、荔枝品种选育、种殖技术、病虫害生理生化、加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在供港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营养、生长、生殖和免疫分子机制等进行了研究。该方向共承担国家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8项,市厅级项目12项。

4.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广东省“冲补强”特色高效提升计划重点学科。

学科特色:依托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以中国制造2025为战略指引,借助“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两个大科学装置工程落户惠州为契机,凝练大科学装置与先进控制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技术、控制理论与信息处理技术等3个特色鲜明且具有优势的学科方向。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重离子加速工程研发中心”、惠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广东省“冲补强”特色高效提升计划重点学科。

学科特色:结合惠州地区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新材料及新能源等地方支柱产业重大需求,整合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资源建设,重点研究电子功能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现有功能材料、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三个专业,建有广东省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开发中心、惠州市新材料科研平台和创新能力实践基地等多个省市级科研教学平台,培养本学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6.数学学科,广东省“冲补强”特色高效提升计划重点学科。

学科特色:已形成了代数与信息安全、数值计算与系统仿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分析应用3个研究方向,建成“惠州市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惠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惠州市工程中心”等服务平台。

三、学科建设带动作用

1)带动学校转型发展、省市共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在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学校将以人才为突破口、项目为牵引、平台为支撑,依靠平台、人才、团队等资源,营造氛围,充分调动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提升学校科研能力和水平,推动学校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转变。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增强服务地方发展能力,学科建设推进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产生的科研成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2)促进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发展为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分化方向,必然会走向高度融合的道路。只有交叉融合多种学科资源,打破原有的学科瓶颈,才能使学科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3)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发展

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创新队伍、构筑学科基地”。凝练的学科方向为学生开展创新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优秀的师资队伍能够及时将最前沿的科研信息带进课堂,把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开阔学生视野;一流的学科基地为学生研学提供良好的硬件保障。学科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