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与道德
学术交流与道德

【东江大讲堂第345讲】澳门大学朱寿桐教授应邀来校作学术讲座


9月23日上午,科学技术部在旭日科技大楼A座302室举办东江大讲堂第345讲。本次讲座特邀澳门大学中文系主任、著名文学评论家朱寿桐教授,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经典文学的“心理”阅读》的精彩学术讲座,文学与传媒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单位师生代表参加。讲座由科学技术部部长刘国聪教授主持。

讲座现场

朱寿桐教授首先介绍了西方心理学的优势,包括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以及变态心理学与现代艺术的关系。他详细解读了希区柯克和厨川白村、鲁迅的作品,探讨了这些作品如何反映和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接着,朱教授转向中国文学,强调了孔子、孟子、陆九渊和王阳明等古代思想家对常态心理学的贡献。他指出,中国文学在心理描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强调了性本善与性本恶的哲学讨论,以及“心即理”的哲学思想。

讲座中,朱寿桐教授还深入分析了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教训心理、补偿心理和抚慰心理。他以《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和《红楼梦》为例,探讨了文学作品如何通过道德教化和心理补偿来影响读者。朱教授特别提到了中国文学中的心理运作,如《三国演义》中的“失街亭”和《红楼梦》中的宝钗心理描写,展示了文学作品中心理描写的高妙之处。此外,朱寿桐教授还探讨了中国文学的社会心理深度,以及病态心理在文学中的常态化处理,如庄子的非常思维和《红楼梦》中的鬼魂要素。随后,朱教授对现代文学的继承与发展进行了展望,鼓励在场师生深入研究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心理层面。

师生合影

讲座结束后,朱寿桐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回答了师生们关于文学与心理学结合的问题。朱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经典文学作品,也为文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考。


返回原图
/